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吉林省文化建设与城乡高质量发展需求,近日学院召开学科建设工作委员会集中研讨历史遗产保护方向建设工作。会上,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相关成果,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学院在造园遗产、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赵宏宇院长在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历史遗产保护方向的学科建设力度,增强学科特色与影响力。
一、推进背景与原因
围绕建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聚焦特色学科方向培育,学院立足东北地区丰富的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资源,面向国家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导向,立足吉林省共和国“老工业基地”发展背景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需求,聚焦于中东铁路、伪满新京等地方性近代建筑遗产的调查和历史建筑保护实践,将历史遗产保护作为学科建设重要方向。
二、学院高度重视,强化全方位保障
学院长期致力于历史遗产保护研究,拥有“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首批实践基地”、“吉林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研究基地”(省该领域首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及专门机构)、“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古迹遗址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多个高层次、功能互补的研究平台,为历史遗产保护研究提供系统支撑,围绕地域建筑遗产保护及修缮技术、地方性近代建筑研究等展开研究,抢救性修复了大批重要历史建筑,推动了东北地区警示性文化遗产研究。
三、前期工作扎实,成果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院围绕造园遗产、建筑遗产保护与研究,依托多层次科研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造园遗产方面:
2025年9月12-14日,赵宏宇院长受邀出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委会、传统园林保护和发展专委会2025年会,进行了题为《满铁与伪满新京特殊历史时期造园学相关代表人物的史料梳理与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聚焦1906年至1945年间长春城市景观建设的关键人物与实践活动,系统梳理了该时期在规划设计理念、技术手法与管理策略方面的特点。

2.建筑遗产方面:
2025年9月22日,学院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建设部批准、全国性一级学术社会团体)开展座谈,对即将由我院承办2025年第二十四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之分议题——“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学术交流会进行研讨,并在会中明确我院将作为该分会秘书处单位。

2024年1月13日,学院受邀参加在四川宜宾李庄古镇梁思成故居举办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以“寒地生态智慧挖掘与转译”为主题,展示吉林省朝鲜族、满族传统民居研究成果。
2025年6月20日,学院成功承办了“生态智慧的保护与传承——2025吉林建筑文化发展论坛”,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乡发展融合。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聚焦历史遗产保护方向,重点围绕科研成果培育、产学研用协同、教学团队与课程建设、国内外学术合作等方面系统推进,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学科品牌方向,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吉建智慧”。
初审:陶畹琪,姜雪
复审:赵宏宇
终审:赵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