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授课(第16-18课):王思思、郭鹏宇、王崴

时间:2022-08-03 浏览量:


第16课 小流域生态水景观规划与设计

7月17日下午2时,王思思副教授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小流域生态水景观规划与设计”。

王思思,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海绵城市、城乡综合水管理。参与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规范导则制定与试点城市技术咨询工作,编写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海绵城市评价标准》GB/T51345、《安徽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等国家、省市级规范导则和技术文件,参与北京、青岛、烟台等国家第一、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和示范城市总体技术咨询工作,及全国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工作:主持多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工作。

王思思副教授重点讲授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水管理”专题,通过大量实例阐述了水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措施,最后介绍了长春城市历史水系保护与修复的案例研究。

第17课 建造底层逻辑:现代夯土(砼)系统化思考

7月18日上午9时,郭鹏宇博士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建造底层逻辑:现代夯土(砼)系统化思考”。

郭鹏宇,HAS.禾华建筑 创始建筑师与技术负责人。负责现代夯土建造系统化设计与施工,具有多项相关专利,为U.M.R.G.Group伯明翰城市形态学研究小组成员(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Group),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

郭鹏宇博士在课程中具体介绍了研发的内容,即解决夯土材料抗渗性差、抗剪性差的缺点,使得成为一种优良的材料,同时根据当地土壤条件,进行本地特征设计,创造可定制肌理效果。设计内容是为了解决夯土墙与当代建筑工业构造模式,使得材料融入现代建筑工业的构造中,形成上下游专业的对接和条件互设,课程介绍了主要部件的构造措施。在建造层面,课程讲述了夯土(砼)一次成型的过程,预埋机电管线一级墙体上设置各种洞口凹槽的方法。

     最后,课程以禾华建筑(HAS)的具体项目案例,如杭州奥体亚运会综合训练馆、郑州建业足球小镇游客中心等项目中夯土墙系统化解决方案,实际理解夯土(砼)的材料设计、构造设计以及建造过程。

第18课 内蒙古阴山南麓呼包地区 传统民居空间与营建研究

7月18日下午2时,王崴副教授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内蒙古阴山南麓呼包地区传统民居空间与营建研究”。

王崴,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内蒙古建筑节能协会会员。研究领域:内蒙古传统民居空间与更新策略。科研业绩: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1项、内蒙古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教育厅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竞赛获奖4项,获得专利2项。

王崴副教授认为,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自古以来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从春秋时期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他们创造的原生草原文化是整个蒙古文化和地区文化渊源,蒙古包的发展与演变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类型学上经历了窝棚类、帐篷类直到蒙古包类型建筑,体现了游牧活动中牧民的生活智慧。

王崴副教授的课程通过蒙古包的空间布局与交往关系,体现蒙古族居住者的生活秩序与习俗,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凝聚了居住群体的宇宙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通过对蒙古包的木构架体系、苫毡围护体系与绳拉体系三大体系的详细讲解,系统的分析了蒙古包的营建技艺与建造流程,充分体现了草原民族智慧与文化底蕴。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022.8.3

版权所有: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逸夫教学馆            邮编:130118          联系电话:0431-8456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