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当代木构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运用
7月13日上午9时,刘杰教授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当代木构建筑在乡村建设中的运用”。
刘杰,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木结构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里海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建筑学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木竹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刘杰教授的讲座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当代木构建筑在城乡建设中的运用”为主题,他系统地讲解了以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为核心的上海交大建筑系教师群体在国内各地城乡建设中应用现代木建筑创新设计来实现当代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实践案例,其中有杭州香积寺、上海永嘉路口袋公园、河北承德木兰围场、云南沙溪先锋书局、四川大英象山书院等经典案例。
第二部分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适度开发”为主题,他选取了浙江省丽水莲都下南村与松阳平田村、杭州富阳文村、湖州安吉余村与大竹园村等几处代表性的“网红”村落作为研究样本,介绍了多位建筑师及其团队在江南传统村落中进行保护与更新实践探索的成果,提出了当代建筑师在当前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方向。
第8课 西部地区农村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技艺与经验研究
7月13日下午2时,崔陇鹏副教授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西部地区农村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技艺与经验研究”。
崔陇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东南大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后,意大利邓南遮大学访问学者。陕西历史文化名镇专家。
崔陇鹏副教授认为,我国西部乡村地区存在大量生土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和建造技术的典型代表,更是乡村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西部地区农村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技艺与经验研究》课题,通过介绍传统乡村生土建筑的建造技术与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和改造案例,对当代该地区生土建造技术与经验进行系统的讲解,并对当代世界生土建筑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进行讲解。课程让学员们重新认识传统生土民居,学习乡村地区的低成本、实用性强、具有普及性价值的绿色生土民居建造技术,对传统地域性民居建造技术与经验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9课 建造底层逻辑:现代夯土(砼)系统化思考
7月14日上午9时,郭鹏宇博士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题目为“建造底层逻辑:现代夯土(砼)系统化思考”。
郭鹏宇,HAS.禾华建筑 创始建筑师与技术负责人。负责现代夯土建造系统化设计与施工,具有多项相关专利,为U.M.R.G.Group伯明翰城市形态学研究小组成员(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Group),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
郭鹏宇博士的课程围绕建筑材料的时代性、建筑材料的文化厚度和技术厚度与建筑材料再当代的意义三个理论内容,对HASWall夯(砼)土墙系统化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的介绍。首先,课程回顾了从古罗马混凝土到当今建筑工业的水泥基材料,理解了材料在技术与相应生产关系互动中的历史地位,介绍了土壤的形成、夯土(砼)墙的历史发展、材料原理和技术原理。进一步的课程中,讲述了HASWall(禾华建筑出品)的内容。现代夯土(砼)墙实际上是对传统夯土墙的材料优化、构造升级,纳入当代建筑工业施工体系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包含研发、设计、施工三个步骤。夯土(砼)的研发到施工,面对的是现实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满足材料性能的制备工艺和工厂、缺乏规范和图集、没有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等,因此现代夯土墙设计需要充分理解系统化设计的环节流程等,目标是解决方案,而非某一个环节的局部工作,如材料制备。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0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