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土文化传承与建设实例木屋村的生态智慧认知实践
7月11日下午2时,吉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立夫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授课,主题为“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乡土文化传承与建设实例木屋村的生态智慧认知实践”。
王立夫,吉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民宿客栈分会会长、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不咸山舍民宿品牌创始人、乡见东北品牌发起人、这有山文商旅综合体文旅民宿板块设计师、吉林省延边州“边境三化”问题旅游解决方案专家、延边三合泉水松茸生态村系统性乡建项目发起人。
王立夫副会长授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东北及内蒙古区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其次,通过区域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依山、伴水及近地的分布特征分析,又结合区域内政权型、移民型及历史遗留型等乡土文化传承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尤其以锦江满族木屋村为代表的森林村落为例,系统的保留了木文化载体,立体呈现出的木瓦、木刻楞工艺、木制工具、木质为燃料的取暖方式、以冬季犁爬、夏季放山为生存手段的先人智慧,凝结而成的鲜明地域文化特征。
王立夫副会长认为,以上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当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调和关系、院落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5-6课 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适应性
7月12日,周立军教授为《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全体学员进行了一天的授课,题目为“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适应性”。
周立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人居环境与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国家科技奖、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名城》等学术期刊编委。
周立军教授认为,传统民居指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居住建筑,不只是乡村民居,也包括了城市民居。周教授的讲课从传统民居的基础研究入手,引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论证中国古人如何对待人地天之间关系,把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文化观念,并以此提出传统民居适应自然的三个层次:适应气候环境、顺应地形地貌、结合地方材料。
1.适应气候环境
传统民居最贴近自然,北方穴居到南方巢居建筑原型都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自然崇拜对建筑装饰、环境景观产生影响,建筑的地域性因此产生。人们寻求与天的对应关系,找到自然之道,有意识的进行营造产生不同的建筑形态。
2.顺应地形地貌
传统民居考虑的是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师法自然”运用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找到河流、山地等在地性因素,带着这种自然而然的境界去营建,才能做出宛若生长而出的传统民居建筑。
3.结合地方材料
传统民居充分利用天然材料,与自然充分融合。例如在我国半数以上地区都有分布的夯土建筑;我国南方黎族的传统住房——竹架棚房子,都是就地取材下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民居,让我们感受了中国古代优秀匠人建造心得,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民居的雅致柔美,弥生文化的人与自然的结合。把光、风、水体等自然要素从外部自然界中汲取出来,并引入建筑营造中,才是传统民居自然之道的意义。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