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


一、 基地机构管理

1.基本信息

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吉林建筑大学第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是吉林省内唯一一个从事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研究的专门机构,同时还是吉林省建筑文化研究会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主持工作单位。

目前,中心是吉林建筑大学与伪满皇宫博物院共建的“党员教育基 地”、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

自成立以来,中心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与再利用、地域建筑文化、传统民居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以及历史建筑测绘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中心拥有的计算机、打印机、数码一体机、数码复印机、全幅扫描仪、全站仪、投影仪、照相机、各类测绘仪器等设备34套。

中心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办公环境,办公地点在学校逸夫教学馆B区五楼和C区五楼。其中研究室两间、办公室两间,总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

中心和学校建筑与艺术学科群(包括建筑与规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共用学校图书馆建筑分馆,该馆地点在学校逸夫教学馆C区五楼。建筑面 积为280平方米。该馆藏书10000册,建筑文化方面的中文专业图书3590册,外文专业图书186册,长期订购的中文专业期刊56 种,外文专业期刊33种, 专业图书资料价值60万元。丰富的图书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传播传统的优秀建筑文化,中心创立“吉林建筑大学建筑文化陈列馆”。该陈列馆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展陈我国古代、吉林省近现代建筑遗产、遗存及相关物件的专业场馆,现已成为吉林建筑大学传播优秀建筑文化的高地,展示学校相关学科成果的场所,传承学校文化与精神的窗口。研究基地设有“吉林建筑大学建筑文化陈列厅”,该陈列厅位于学校图书馆西区一楼,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展陈面积 1300 平方米。陈列厅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两部分构成,具体分为中国建筑简史、吉林古建筑发展演变、伪满“新京”建筑、吉林乡土建筑、学校建筑文化研究成果和馆藏精品等六大展区。主要通过实物、照片、模型形象地介绍我省建筑技术形成、发展的历史及独到的美学价值,以此反映各民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展览形式包括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场景复原。通过多年的积累与收藏,已有总数量达 1280余件(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历史建筑遗存物品及民间室内陈列品等文物。

2. 组织建设

学术委员会

名誉主任:周立军

主任委员:赵宏宇(常务)

副主任委员:张成龙、齐伟民、白莉、赵志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徐洪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王亮、常欣

校内委员: 李之吉、张俊峰、吕静、王科奇、孙瑞丰、李天骄、崔诚

慧、赵建彤

3.信息化建设

中心拥有一级域名网址:

www.dbacrc.org

www.dbacrc.com

主要是中心的对外宣传窗口。另外,依托学校的科研服务管理平台以及财务管理平台,实现中心的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基地近5年取得的成果

1.科研立项

(1)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

(2)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

(3)获得副省级、地厅级科研项目28项。

(4)获得横向科研项目43项。

2.学术成果

(1)学术著作

基地成员总结多年来的理论成果,出版学术著作12部,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其中,《传统村落生态治水智慧》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并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2)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表 SCI检索学术论文3篇, SSCI检索论文4篇, CSSCI 收录论文11篇, EI检索论文7篇, 北大中文核心收录论文 16 篇, 学科评估期刊论文60篇,及多篇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论文。

3.知识产权

授权发明专利1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4.咨政服务

研究基地成员担任省、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会长、长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及历史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以及省、市重大项目咨询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长期从事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城乡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教学与工程实践,主持地方法规、标准的制定,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很好地发挥了智库作用。近5年共19项资政服务成果获得采纳。

(1)为政府管理建言献策

平台团队成员提出的《关于结合城市“双修”恢复长春市老城区历史水系的建议》被民革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协采纳,并得到长春人民政府答复。该报告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角度堆治理长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治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2)服务长春总体城市设计

基地成员主持《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明确长春市整体风貌特色,在保护特色山水格局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为长春市政府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该项目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化转译,从科技、生态和智慧等方面支持城市发展建设。该设计荣获全国城乡规划优秀设计三等奖、全国城乡规划优秀设计表扬奖、吉林省城乡规划优秀设计二等奖。

(3)支持地方建筑行业发展

平台成员编撰的《长春市历史建筑复原修缮设计导则》《长春市历史建筑保养维护与修缮利用指南》由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由于缺少规范标准,保养和维修不当,甚至过度修缮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历史建筑价值与信息遭受损失甚至损毁的情况屡见不鲜,该设计导则与指南可作为长春市历史建筑保养维护与修缮利用的依据和技术规程。受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我平台成员完成吉林省“适老化改造”行业标准编写工作。目前正在全省推广应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工作》的整体部署,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要求,我平台成员组建研究团队,对我省3个样本县(通榆、梨树、辉南)所辖的9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进行实地乡村建设评价调研工作,完成了《2021年吉林省乡村建设评估报告》。为我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5.学术交流

近五年中心举办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6.教学成果

教育获奖7项,包括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览1项、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国家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7.获奖情况

近五年取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其中科技奖项20项,包括吉林省自然科学成果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5项、省级以上设计奖项11项。

8.科学传播情况

(1)建筑文化传播

《吉林建筑文化展览馆》作为吉林建筑大学的对外展示窗口多次迎接省市领导及相关高校组织参观学习。因其是吉林建筑大学与伪满皇宫博物院共建的“党员教育基地”、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多次接待社会团队参观学习,为传播和展示吉林省建筑文化沿革与文脉起到重要作用。

(2)社会人才培训培养

依托本中心,赵宏宇教授研究团队组织进行东北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挖掘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全国性的人才培养项目。邀请到45位国家级生态智慧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机构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匠人等进行人才面授技艺,并实地参观多个入选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由生态智慧传承人现场讲解。15位学员来自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广西等5省份,包括一线设计人员、研究院所、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管理人员及高校教师。深入挖掘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名村的生态智慧文化遗产,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构建具备绿色生态、灾害韧性等特征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知识体系,培育具有生态责任的当代公民并推动中华民族生态智慧传承与创新,实现古代生态智慧在现代的活态传承与复兴,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建立根植于传统生态智慧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徐强教授研究团队组织进行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人才培养,该培养项目是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全国性的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等拥有国际视野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组成教学团队授课。为全国50名中青年艺术家集中面授30余天。该人才培养项目以长白山深厚的木居文化为底蕴,从木村落、木建筑、木家具和木工艺品四个方面搭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发展的教学实践平台,将新颖的创作思维、流行的设计思潮推广,形成木居文化的全产业链,提供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的智力支撑,针对文化危机解决传承人才不足的严峻现状,同时树立本地区的文化自信,扩大木居文化的生命力,从文化的深度挖掘上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心作为吉林省建筑行业的科研前沿阵地,组织社会范围内的学术活动80余次,邀请国内外建筑领域专家学者,持续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领域前沿理论培训活动,深受业界好评。

(3)培养学生情况

2018年-2022年,合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51人,毕业218人。吸纳硕士研究生进入项目团队,一方面带领年轻力量加入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加大研究生的理论培养深度,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五年内合计参加纵向项目研究72人次,参与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合计297篇。

版权所有: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逸夫教学馆            邮编:130118          联系电话:0431-84566130